这个系列会阶段性的分享一些读到的、看到的优秀的内容,以及一些思考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现在正值国庆假期,可能需要感谢节前大A发红包,朋友圈晒图大赛感觉冷清了几年后变得非常的热闹,有种经济好像没那么差了的错觉,不知是不是一种幸存者偏差。 今年我没有安排出远门,所以又多了一些宅着回血的时间。终于通关了黑神话一周目,也补了下前段时间错过的电影。了解我的朋友知道我很爱看电影,什么片子都会啃,啃完还喜欢去想。既然是假期,今天就随便聊聊,尊重创作者,不想攻击,也无意PK,只是说下个人看法。
1、徐峥的《逆行人生》,为什么这么多人骂?
简单介绍下剧情,一个大厂P7级别的研发组长,被公司裁员后面临房贷、老人生病、还有女儿国际学校压力来送外卖;从站点差评王升级打怪到单王,同时因为兼职开发的精细化路径规划系统,最后被平台招安回去继续当程序员的故事。
聊到现实主义题材,可能都会想到徐峥的《我不是药神》(豆瓣9.0),不过先科普一下,药神的编剧和导演并不是徐峥,而《逆行》是徐峥自编、自导、演的作品,其实并没有可比性,尽管《逆行》评分6. 8,但谈不上编导质量下滑了一说。其实作为演员徐峥的演技没得说,在失意的中年职场人,卖神油的小店主,意气风发的生意人之间轻松拿捏。影片其实拍摄得很工整,我和家里人一起看,至少是看完了,该有的冲突、转折、细节,笑点、泪点都有了。但为什么这么多骂声,票房也只有不到4亿,我是好奇的。
我看了很多评论,比较集中的是,片子中的单王一个月一万七的薪水,这相比绝大多数工作来说,已经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。同时片子里并没有去刻画资本、算法的恶,而把矛盾转移到了顾客和快递员的矛盾上,教育顾客你们要提高素质,提高对快递员理解,教育快递员,你们要提升服务态度,认为这是给美团的宣传片。再就是结合徐峥所谓人生低谷来送外卖,然后改变心态走出低谷,拥抱现实,这种就是歌颂苦难的鸡汤了。当然也有人说,现实主义的题材拍得太真实也没法上映,资本也好,监管也好,你都得罪不起。
不评价商业上的成功与否,能引发广泛讨论和思考的,总还是这个电影的价值。我也会觉得这片子看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,但这些评论又没准确的描绘出我看完电影后的那种变扭,我想了一段时间,尝试给写出来。
1)同情、怜悯其实也是一种傲慢。
影片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,特殊化了外卖这个行业,表面上是鸡汤,呼吁尊重和接受,但根本上来说,可能主创打心里认为这是一个低人一等的行业。是一个家里没困难不会就不会选择的职业。我理解主创想选择一个庞大的可以共情的群体,但这里主角选的也有些别扭,就是用了一个所谓中产的中年危机,不得不去送外卖的经历,以及到的各种脸谱化的各种家庭困难的骑手和百般刁难的顾客,用这些来教育顾客要关爱外卖员,教育外卖员积极面对生活,你们会有更好的未来。
而其实每个职业都是平等的,用流行的话来说,你我皆是牛马,在办公室敲键盘就比跑外卖要高贵么,甚至有很多行业白领也不一定能争得过外卖呢。哪个行业打工人不辛苦、没有心酸的经历,没有喜欢PUA的老板。外卖员、快递员这就是几千万人的一份普通的工作,没有什么人生的低谷,没有什么家庭的困难,这就是很多普通人的一份在社会财富分配机制下,我能养活自己的一份工作而已。
看过一个残疾朋友写的一段话:“你对我最大的尊重,就是把我当个正常人看,别照顾我”。
骑手帮我节省时间,我用相同时间获取比外卖费更大的价值的时候,我愿意去做这种价值的交换,本质我们就是一次交易关系,和给老板打工,或者服务甲方企业没有本质区别。在这次交易里谁也不比谁弱势,顾客付钱,并且有评价的权利,骑手出力,并且也不乏给你外卖里吐口水的机会。
电影选择的主角的人设就很难让这个群体共情,传递出来的反倒是一种隐形的傲慢,并不让人舒服,这可能就是我比较直接的感受。
2)是否做一件事情以及做一件事情的心态,是仅有的你能控制的东西
假定这个片子不是拍给广大骑手的,而是拍给面临中年失业危机的人看的,让大家接受这种“职业降级”,积极面对生活,那这种说教的方式注定也是不受待见的。
这片子给我的感觉和两年前的《学霸》有点类似。《学霸》豆瓣评分5.9,口碑比《逆行》还惨。黄渤和徐峥这对老搭档的片子,绝对不是因为演技。两部电影都选择了两个社会问题,追求名校和中年危机,都是比较敏感的话题,但电影都给出了两个比较平庸的,说教的结局,就是让你接受,接受一个普通小学也很好,不用挤破头买学区房,卷死爸妈去国际学校。以及中年危机不要紧,做骑手,心态积极也可以当单王。有点像听君一席话,胜似一席话的感觉,因为我不接受又能怎样呢,这就是一种躺平的价值观。
这样传递焦虑,除了躺平,又没有一个解决方案的内容,最后就变成了恐婚恐育的宣传片了,自己一个人,怎么说压力也小一些吧。
社会资源是有限的,资源的分配是不平等的,而社交媒体的发展,让更多阶层的生活暴露在大众的眼前,羡慕也好、嫉妒也罢,每个人都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,所付出的努力这不也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么。我写的内容也只是代表我个人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个人的价值观:
我认为对个体来说比较好的状态是,根据你的能力、资源,还是要尽可能的去追求更好的生活,不管是更高的收入,更好的教育资源,更好的医疗资源等等。但要量力而行,并且能承担得起后果,同时过程中内心是愉悦的。
因为每个人所处的时代、能力、环境、资源等等是不平等的,你的付出能获得的回报,也是不平等的,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,在绝对的运气面前,其他都不重要。你能控制的东西不多,是否做一件事情以及做一件事情的心态,是仅有的你能控制的东西。关于这个电影写了真么多,还是希望能传递一些我认为的正能量吧,希望对你有帮助~
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也看到了一篇最近的文章:算法没有魔力:关于算法的那些谬误和真相 (qq.com),很详细的分析了算法和骑手的关系,以及市场在这个关系中的作用。
2、如何把自己的文章做成一个专业的英文对谈的播客
有没有想过,把你自己写的一片水文,交给两个专业的嘉宾,根据读你文章内容的理解生成一场质量很高的对谈节目。
https://notebooklm.google/ (必须科学上网才能访问),谷歌的这个应用可以帮你实现。
可以听下下面这个音频:
我是把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发给了系统:https://www.si-base.life/2024/06/01/wwtawwtaai/
然后就生成了两个主持人,针对文章的内容开始探讨的8分钟英文访谈,内容改写的非常好,以假乱真。
我也看到有分析这个平台的文章,可以参考:为什么Karpathy说Notebook LM中蕴藏着类似 ChatGPT 的机会 (qq.com),核心观点是未来AI的交互范式,是将原始文本内容转换为可被消费的其他模态内容,这点还挺认同的。
另外有团队搞了一个中文版出来,NotebookLM 爆火全网,而我们做出了个中文版 (qq.com),可以试试,效果还有待提升。
3、最近李飞飞经常接受采访,能感受到很积极的在营销自己和自己创业的方向,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,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得又很棒的一个尝试。
这篇A16z的采访还是挺值得看的:a16z对话创业者李飞飞:语言不是全部,AI 要进化出「可操作性」 (qq.com)
后面可以写一片关于她空间智能的专题。
4、OpenAI新闻不断,从早期团队接连离职,到破纪录的新一轮融资,再到发布Canvas
1)CTO Mira宣布离职,就在离职当天,马斯克也送上了祝福,抨击奥特曼是一个玩弄权术的高手,是权力的游戏中的“小指头”.

更详细的分析,这篇文章我觉得写得还挺完整的:深夜动荡再现:OpenAI CTO、两位核心骨干官宣离职,Altman被曝将首次获7%股权 (qq.com)。内部变动是初创团队面临的常态,尤其是从非盈利转向盈利的重大公司治理模式变化的阶段。不管愿不愿意承认,OpenAI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其实越来越小了,新产品给公众的震撼也越来越小了。
2)关于融资,本轮相当于464亿人民币的资金,一万亿人民币的投后估值!OpenAI新一轮融资,刷了新硅谷历史最高融资纪录。比较有意思的是,投资条款里,竟然对投资人加了一条约束,即本轮投资者不能向另外5家AI初创企业提供资金。这5家名单包括:OpenAI最大的对手Anthropic、埃隆·马斯克创办的xAI、OpenAI前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创立的新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,还有两家人工智能应用公司,人工智能搜索初创公司Perplexity和企业搜索公司Glean。这个传递的信号非常有意思,也能洞察在Sam Altman眼中谁是他的潜在对手。
3)关于Canvas,看卡神这篇就可以了:ChatGPT上线全新功能Canvas – 我消灭你,与你无关。 (qq.com)
5、艾瑞这篇工业大模型发展报告:中国工业大模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(qq.com),供参考
建立了一个分享AI资讯、知识、工具等信息的社群(目前超过几百名群成员),现在还是免费加入,我也会经常发一些福利,比如一些工具的体验权限等。如果你想加入,请加我的微信:aipcz1900
